台灣目前有三座主要野生動物救傷單位(台北木柵動物園、南投集集特生中心、屏東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皆為政府機構,尚未由民間組成之完善救傷中心;花東地區每年平均發生300至350起動物誤傷事件,野生動物救傷的需求有百百種,無論是車禍、陷阱、中毒、盜獵,甚至遭受流浪犬貓攻擊,主要原因都和人類活動區域與動物棲地重疊有關,野灣救傷暨復健中心希望能讓遭受到傷害的動物,免受長時間舟車勞頓後送,爭取搶救黃金時間。
對野灣而言,每一次的救援都是挑戰。初期曾經照養一隻誤闖台東廣原村的落單小熊Mulas,經過10個月的照料,把牠從4公斤,養到40幾公斤。看著廣原小熊被直升機運至山裡,奔跑進森林的模樣,那一刻,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團隊成員回憶起來至今仍非常感動。看到受傷的動物成功野放更是支撐團隊最大的動力,團隊分享最近的野灣「黃嘴角鴞」救援故事:
三隻黃嘴角鴞因為居住環境面臨開發,牠們被迫與親鳥分開,被民眾送到野灣野生動物醫院,經過一系列的檢查,確認都是健康的小寶寶,於是立即開始為牠們規劃未來的照養與野訓計畫。嘴角鴞一天一天的長大,飛羽漸豐,但卻一直不會抓活蟲與活鼠,大辣辣的賴在醫院還強佔辦公室空間最大的客廳帳,讓保育員十分頭疼。某天夜裡, 保育員走進訓練房,看到三對黃澄澄的眼眸直盯著他瞧,保育員意外喵到了其中一隻的腳上有著細細長長的條狀物。
「是老鼠!」「終於開竅啦!」大家興奮的心情溢於言表,一個月以來的照護終於有成果,野放時看見三個深褐色的身影飛起盡是感動。
野灣野生動物醫院成立以來,至今已救援超過1500多隻受傷動物,包括爬蟲類、鳥類、哺乳類,小從蝙蝠,大至台灣黑熊,還出現過烏頭翁、穿山甲等保育動物,每一隻送進野灣的生命,都在團隊搶救與照護下,希望恢復健康達到野放目標。
野灣知道救傷工作只是野生動物保育的後端,要停止悲劇的發生,必須從教育著手。2021年特別在內部規劃教育迴廊,從大門一路延伸到二樓的展區,有如置身於森林之中,從野灣的成立,到救援流程介紹,與生命教育的傳達,透過豐富完整的說明告訴大家,救傷工作不單純是基於對生命的憐憫,同時也是對環境與生態的重視,更是對動物福利的認同與實踐!
此外,野灣團隊還特別到東部的國中小進行教育宣導,在孩子心中種下尊重生命的種籽,或是透過演講、臉書,以一個個救傷案例和生活紀錄,將野生動物的現況帶到大眾面前,唯有讓更多人注意到野生動物,才有改變的可能。
尊重生命、維持人與自然生態平衡是人文基金會長期追求的核心價值,與野灣的善念不謀而合,2021年起人文基金會支持野灣,一起努力讓受傷的野生動物有醫療的資源、救治的機會,恢復健康重返山林,平安回家。
野灣野生動物救援中心 池上站
958 台東縣池上鄉新興村新興126號
https://www.wildonetaiw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