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讓緯創關渡濕地志工,更瞭解守護環境的永續與價值,並認識我們生長的台灣土地。在工作假期活動後,特別邀請《我所認識的齊柏林》新書作者李儒林,跟關渡濕地志工們分享他熟悉的齊柏林,以及大眾不認識的齊柏林。

時逢《看見台灣》上映十周年,聯經出版社特別發行《我所認識的齊柏林》新書,此書作者李儒林,是空拍大師齊柏林的好友,對於齊柏林的空難驟逝,心中萬般不捨,作者將他多年認識的齊柏林以第二人稱的書寫方式,透過感性文筆,帶領讀者認識齊柏林的點點滴滴。

2013年,由齊柏林導演執導的台灣首部空拍紀錄片《看見台灣》,透過齊柏林的空拍畫面,讓我們看見台灣土地面貌,鏡頭中呈現台灣豐富多樣的地貌,同時也看見台灣的哀愁,像是花蓮的礦場挖礦,以及清境、梨山、福壽山等地遍植高冷蔬菜的山坡地開墾破壞。
李儒林指出,其中像是清境、梨山、福壽山等高山農業過度開發問題,從《看見台灣》播映後,到現在已經十年光景,由於地處三不管地帶,這些地方的超限利用問題,不僅沒有改善,反而破壞得更加嚴重,溫帶果樹、高山茶、高冷蔬菜都屬於淺根性蔬果,加上慣性農法必須施灑大量的化肥與農藥,只要大雨豪雨一來,雨水沖刷,不僅造成土壤流失,更經常造成嚴重的土石流災情。
此外,像是台灣海岸線水泥化也是嚴重的問題,李儒林指出,全台灣有近1200公里的海岸線,西部沿海地區,每四到六公里就有一座漁港,加上置滿消波塊,台灣西部幾乎沒有天然的海岸地形,根據統計台灣的海岸線高達四成五是人工的設施,包括放置消波塊、堤防、漁港、公路建設等,齊柏林從高空拍攝發現,全台灣的海岸線已呈現嚴重的水泥化狀態,透過齊柏林的空拍照片,發現台東南田至屏東阿郎壹海岸還保有全台最天然原始的海岸地貌,透過齊導的影像,這一段七、八公里的海岸線,原本規劃穿越台26線公路計畫,後來引發環保團體抗議,屏東縣政府公告此處劃入「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成功保留全台灣最天然原始的海岸線。
李儒林更帶領我們認識齊柏林的感性點滴、重情重義的一面,為了一緣廣告教父孫大偉能夠從直昇機上欣賞壯闊的台灣土地之美,英年早逝的孫大偉雖然無緣與齊柏林從空中視角看見台灣,不過齊柏林在每次出勤前,總記得提醒助理帶上孫大偉的照片,將它放在直昇機的窗邊,如此也能讓孫大偉跟著直昇機俯瞰台灣大地。
透過《我所認識的齊柏林》的書寫,重新帶領讀者認識齊導的作品,解讀台灣土地的精采地景,甚至山坡地過度開發、集水區破壞所將遇到的環境衝擊,並一再強調保存自然、永續生態的核心價值。
如同齊柏林所說的:「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關懷土地、環境的心,這是人類內心最深處的良知,我希望《看見台灣》能改變更多人〝一點點〞的念頭,集結了大家的〝一點點〞,相信就能讓我們的家園更美好。」
就像人文基金會認養支持關渡月池的初衷,不僅保存這彎月般的沼澤濕地,更維護物種的多樣性,這一點點、一點點的做,台灣的環境、生態也將會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