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之音」《島嶼共聲‧傾聽台灣》踏上手作步道,跟著小野「走路・回家」,歡迎收聽。

2021/12/29
踏上手作步道,跟著小野「走路・回家」

家,不只是近在身畔的日常,也可能是遙遠的朝聖與嚮往。你的家在哪裡?你回家的路,又在哪裡?

這一天採訪,我們跟著作家小野老師的腳步,走一段他的回家之路—富陽自然生態公園與福州山公園的步道。

說起這條回家之路,可以上溯至15年前。2006年,小野獲聘成為華視公共化後的第一任總經理,但在他口中,這個職務不是人生的高峰,而是一次大浩劫;這年還發生了影響他人生甚鉅的二件事,紙風車兒童劇團的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與千里步道運動雙雙起跑,而他正是這兩個運動的共同發起人。

小野回憶,當時正是政黨輪替後6年,百萬紅衫軍圍城,甚至出現了「民主沒有比較好」這樣的言論,令人十分憂心。他認為,這正是民主轉型過程中,缺乏公民社會洗禮的緣故,而千里步道運動就是一個由民間發起的公民社會運動,希望民眾從生活周遭的小徑開始,藉由行走或騎單車的慢速旅行方式,親身體會不同的人文歷史與故事;在看見別人的同時,重新看見自己,也對我們所生活的土地有更真切的了解。

走在富陽公園的步道上,小野說起了他的母親。在卸任華視總經理的隔年,2008年底,小野搬到了這兒附近的姊姊家,陪伴已經臥床三年的媽媽,他偶爾會用輪椅推著媽媽,來到山腳下的入山口,讓她仰望著這片山。甚至在母親離世之前幾天,他和姊姊還推著媽媽走進富陽生態公園看螢火蟲,但她卻說起小時候,福建山城的螢火蟲是滿山遍野,比這裡多太多了。

這段時光,成為小野與富陽自然生態公園相遇的契機,而這段步道不僅成為小野陪伴母親的最後一哩路,也是他的療癒、思念之路。在母親過世後,他經常回到公園,不帶手機,只帶一本書、一條毛巾和一罐水,走上步道。在這裡時常會遇到很多昆蟲和植物,讓他彷彿又回到大學唸生物系時,採集生物的生活,連帶還可以想念母親。

接著,我們沿著富陽公園的步道拾級而上,來到福州山的「手作步道」,這是台北市的第一條手作步道。

這段福州山往中埔山方向,約五百公尺的步道,長年因積水導致泥濘、溼滑。在公部門和民間團體、社區居民、當地里長等多次開會討論後,促成以「手作步道」的方式進行鋪面改善工程。

2012年2月17日,包括荒野保護協會、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等團體,邀請志工一起來到福州山。眾人就地取材,以人力、不動用大型機具的方式,在步道旁建造蓄洪池、埋設導流木,再以碎石墊高步道讓雨水得以向下滲透。這段手作步道不僅解決了積水與泥濘等問題,也兼顧了水土保持,更重要的是步道得以保留最原始的風貌。

在動工之前,小野唸著親手撰寫的祝禱詞,與志工們一同默禱祭拜,表達對山林的崇敬:「敬愛的山神,感謝祢讓那麼多不同的動物和植物在祢的懷抱中快樂成長,也感謝祢讓我們能親身體驗萬物欣欣向榮的喜悅,分享它們的幸福。過去,我們常常為了自己的方便,輕易傷害了祢,弄痛了祢。以後,我們會用更溫柔更體貼的方式對待祢。」這段文字,便是手作步道精神的最佳註解。

在富陽公園入口處,小野指著步道說,這裡其實是淡蘭古道南路,開始通往山徑的起點。沿著步道翻過中埔山後,可一路延伸往深坑前進,越過石碇,到達宜蘭。而他的生命經歷則是跟淡蘭古道的市區段落緊密相關,在萬華出生,於古亭念大學,和孫子孫女到公館散步,在富陽生態公園陪媽媽走完她人生最後的一程。

今年小野完成了新書《走路.回家》,他以自傳體來書寫步道,寫在步道上遇到的人,寫和家人走進山林的回憶。他走上步道,走過自我療癒、流浪、救贖、覺醒之路,相信這些步道,同樣會讓你身心安頓。 現在就讓我們來到富陽自然生態公園與福州山公園,陪小野走一段步道,也走一段他的回家之路。

踏上手作步道,跟著小野「走路・回家」
Podcast隨選即播
One T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