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賢二:以美淨化人心》新書出版,道出嚴長壽與江賢二我願無窮的故事

2025/03/24
江賢二:以美淨化人心

文:公益平台董事長 嚴長壽

隨著這本《江賢二:以美淨化人心》的出版,江賢二藝術園區將於2025年春完工開放,做為這項計畫的「共同發起人」,走到這一天,我的內心真是有無限感觸與感謝。

大家都習慣稱藝術家江賢二為「江老師」,除了表達親近與尊敬外,更多是我們從他身上學習到太多的東西。我與江老師原本在台北時就已認識,初時見識到他的《百年廟》系列已令我感到驚嘆,之後《銀湖》系列更是強烈地震懾人心,第一次感受到藝術品沉澱心靈,改變環境的強大能量。

2009年底公益平台正式成立,而前一年我也已經開始於花東布局,當時花東地區經歷莫拉克颱風肆虐,百業蕭條,了無生機,我們以平台之力,心急如焚地尋覓各種重生的可能,我更是頻繁往來並於台東,最後決定租屋定居。大約於此時,從朋友那裡得知崇仰已久的江老師,早一步已正式落腳台東,展開新生活。

終於有一天,我們在金樽相遇,看到他在充滿油彩氣味的鐵皮屋內持續不懈地創作,畫面卻展露之前從未有的光亮與色彩,隱約感受他綻放的衝擊,以及邁入下一個境界的嘗試。

更神奇的是,愈接近他的人,愈受他吸引,可是他卻愈加謙和,那種修行者自然而不做作的氣質以及眼裡的光芒,每次在推展公益志業活動時,我總忍不住帶著友人賓客,一次又一次地造訪他的畫室,共同見證在這片宛如遺世獨立的山邊海涯,竟隱居著一位藝術巨匠。

江賢二:以美淨化人心

絕配的追夢夥伴

很快地,我們變成無所不談,甚至彼此成為如家人一樣親密的朋友,很多事情不必言傳,也能心領神會。

相處久了,我得知他畢生的懸念在於建造一座純粹的藝術園地,事實上他早年在長島已嘗試過了,來到台東,身處在這片天造地設的詩意之地,自然而然,也再次復甦了他的夢想,一生自許為文化觀光規劃師的我,立刻就嗅到這是一個改變台東偏鄉未來邁向國際的大好契機。

於是,兩個當時60幾歲的人開始做夢之旅,這個夢想從最早醞釀到今天,至少有12、3年之久,甚至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便已經動念。

這其間的艱難險、各種有形無形的壓力,真不是一語可以道盡,所幸我很快就了解,這些行政作業、財務管理、公關宣傳、募款活動……都不是一個藝術家可以照顧到的,於是我們兩個人成為了絕配:他專心於藝術創作與美學的開拓,其他藝術以外的雜事、瑣事、公務事由我們負責,公益平台的夥伴也理所當然的成為幕後作業重要的推手,光是興辦事業申請書就修改十幾次,而這只是紙上作業,之後破土動工、落地肇建,困難重重就自不待言了。

2020年「江賢二:回顧展」是一次豐盛的藝術饗宴,也是關鍵性的推力,這個展覽讓全台民眾重新看到江老師,接續著便是絡繹不絕展覽邀請,眾人在感動之餘,也激發更多美的迴響。但對於園區,最主要的貢獻是帶動各方天使發自內心的共襄盛舉。

如今,站在園區一角,看著眼前五棟藝術品般的建築、鏡池、方窗以及遍植的花木,一切彷彿不可思議。

藉著江老師完整傳記《江賢二:以美淨化人心》的出版,我們真摯地感謝所有天使,而園區各館均以贊助天使個人或機構命名以示感謝。

江賢二:以美淨化人心

從江賢二到台東、到台灣的綻放

這一切的根源最要感謝的還是江老師本人及師母范香蘭,園區第一期以及第二期計畫的所有土地都是他們賣畫、賣房子累積所得分期購入,同時也捐出他們初來台東自建的住宅與私有土地,真正做到了「傾其所有」,沒有他們帶頭付出,其他都將無可能。

在動工以來五、六年之間,我們終於有驚無險地將五棟代表性建築、公園及周邊腹地一一聚攏,雖然前方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但是原來由兩個人開始的夢想,已經成為眾人的共同志業。

雖說我們的心願都很大,但卻不盲目,而是我們看到整件事的價值。財富的來去流轉自有其法則或因緣,但是它如果成為一個藝術品或成為一個藝術園區,便有可能永遠地留下來,成就不可思議的價值。

其實以我敏感的嗅覺,在規劃之初,我便看到了這個願景:江賢二藝術園區帶動的不是江賢二本身,而是花東其他非常優秀的藝術家、文化人、自然景觀的魅力。

期待園區將來會變成促進花東永續重要的國際據點,我堅信江賢二只是一個起頭,最終能夠讓整個花東站上世界的舞台。

總有人好奇,我們是否有過挫折、想放棄的時候?說來我們真的是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

江賢二:以美淨化人心

再看江老師,這幾年的工程已然侵襲他原本的畫室,但是,在工程期間即使是炎熱的夏天,沒有地方創作,江老師遮個棚子也都要創作,他從過去到現在始終不變,我們兩個七老八十的人,深深體會到當代詩人臧克家描述晚年的詩句:「老牛深知黃昏近,不待揚鞭自奮蹄」,這正是我們的心情寫照。

我深深感到在整個歷程裡,在這般天選之時、因緣俱足之際,我們彷彿一顆心連結另一顆心,一種深情伴護著另一種深情,為這片美麗的土地奉獻赤誠心力。

雖然聖嚴大師提過「虛空有盡,我願無窮」,但無窮的願力又令我深切體悟人生何其有幸,我們又何其慶幸,能夠共同參與此「百年難得一遇」的藝術大計,伴護著江老師走過這一段重要的旅程。

或許有一天我們的名字都不復再見,但是在大家的努力下,為後代子孫留下了一項恆久永續的美麗資產。

在序文的最後,要特別感謝撰寫本書的吳錦勳先生,感謝他一路的伴隨,當然也要感謝台東縣黃健庭前縣長、張基義前副縣長、饒慶鈴縣長、王志輝副縣長以及所有縣府團隊的夥伴對江賢二藝術園區計畫的肯定與支持,也要特別感謝清水工坊廖明彬董事長及建築師林友寒、黃文榮等所有工程團隊,我們共同度過疫情期間的挑戰、工程物價飆漲的過程,終於完成了這個美麗的夢想。 是之為序。

(本文文字摘自天下文化出版《江賢二:以美淨化人心》 照片提供: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 版權所有)

One T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