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istron-backend.azurewebsites.net/?project=%E9%80%8F%E9%81%8E%E9%8F%A1%E9%A0%AD%E7%9C%8B%E8%A6%8B%E5%8F%B0%E7%81%A3%E7%9A%84%E9%9D%A2%E8%B2%8C&lang=zh
成果展現 | 透過鏡頭紀錄台灣的面貌 | 緯創人文基金會

專案背景介紹

緯創致力於對各種環境議題的關懷,和多方專業團體共同合作外,也積極對社會大眾傳遞環境保護與守護生態的重要。我們相信「唯有觸動人心才能帶來改變」透過影像以真實的面貌傳遞台灣所關注的議題,因此,從2011年起,基金會開始贊助生態人文紀錄片,2023年共投入超過新臺幣900萬元,《山椒魚來了》、《守護黑面琵鷺》二部紀錄片在院線上映時獲得大眾支持與好評,其他製作中的紀錄片預計於2024年後陸續上映。

我們的成果

《2023_大麥影視傳播.山椒魚來了》

由多次獲得金鐘獎的《MIT台灣誌》導演麥覺明,歷時17年拍攝到5種台灣特有種山椒魚,同時記錄長年奔闖在高山峻嶺的臺灣山林英雄~山椒魚研究團隊,多年來,他們在高山溪源重複著深蹲、翻石的動作,為全世界只有臺灣才看得到的珍稀特有種,尋找生存密碼,甚至,將生命永遠的停留在高山上。本片除了有珍貴稀有的山椒魚生態,還有令人感佩的研究團隊動人故事,上映口碑熱烈,獲2023年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第一名,票房破千萬,締造台灣紀錄片票房前六大佳績。

《2023_鴻奇文化‧守護黑面琵鷺》

台灣影史首部院線上映的黑面琵鷺生態紀錄片【守護黑面琵鷺】,是【老鷹想飛】、【尋找神話之鳥】資深生態攝影大師梁皆得導演,跨越30年、遍歷多國拍攝的力作。足跡遍佈日本、南韓、越南、香港、澳門、中國等地,從人跡罕至的祕境,再到緊繃的南北韓交界停戰區,完整一窺黑面琵鷺繁殖地的神祕樣貌,更探討這群嬌客們面對棲地逐漸喪失的艱困處境。本片見證台灣長期對黑面琵鷺的守護有成,1992年時全球不到300隻,至今已超過6000隻,守護之路仍將持續。

《2011_公共電視‧退潮》

由曾獲電視攝影金鐘獎的柯金源導演以HD高畫質攝影機記錄台灣溼地的珍貴生態樣貌,長期跟拍記錄漁民質樸的生活故事與四季節氣的變化,以空拍俯瞰彰化沿海潮間帶的壯麗地景,並利用水下攝影機記錄沙質與泥灘地在滿潮後的生態環境。基金會支持此片,除了記錄彰化芳苑溼地,也透過導演的鏡頭,忠實呈現小漁村裡人與海洋的故事,並讓觀看著省思環境永續的可能性與挑戰。

2011年美國蒙大拿影展榮獲保育意識項目嘉勉

《2011_公共電視‧司馬庫斯》

「司馬庫斯」位於台灣新竹縣尖石鄉海拔1500公尺的高山上,這個曾被外界稱為「黑暗部落」的地方,直到1995年開通了連外道路後,才陸續完成電力供應,它也是台灣唯一實行土地財產共有的地區,山上一百多位居民,只有一本「存褶」,共同經營祖先留下來的森林與土地。

公視前進「司馬庫斯」,從靠著族人的雙手一寸一寸地興建部落教室,到大自然四季變貌與節期運行;從每年春天山櫻花綻放的小米播種季,到小米豐收的感恩祭,來記錄這個台灣深山部落共享共治的真實生活,以及世界級古老森林的繁茂生態。基金會支持本片題材的特殊性與符合國際永續生態關懷的普世價值,值得推向全球社會,向世界呈現獨特的台灣故事。獲2011年美國蒙大拿影展榮獲最佳原住民紀錄片與教育價值項目嘉勉

《2012_三映電影文化‧侯鳥來的季節》

2012年贊助由冬侯鳥電影、三映電影製作的「侯鳥來的季節」,此部國片是由獲得「第十九屆十大出女青年獎」也是畫家也是作家的蔡銀娟導演所執導。電影歷時三年完成,此部電影並於2012台北電影節獲得最佳劇本獎及十大人氣電影,片中透過鏡頭紀錄水鳥高蹺鴴的繁殖與育雛過程及台灣獨特的美麗濕地景緻,細膩刻畫溫馨感人的兄弟親情與對婚姻承諾的價值,藉由侯鳥連結家人彼此珍愛的故事,是一部兼具生態關懷與溫馨親情的優質電影。

《2013_公共電視‧戰浪》

由公共電視國際部團隊與英國籍導演聯合製作的「戰浪」記錄下的是台東成功鎮特有的漁村信仰、海洋文化,漁夫生命故事與鏢魚漁法的興衰,透過HD高畫質國際水準的拍攝技術,忠實呈現海洋之美、旗魚鏢手的海上征戰、生活悲喜。基金會支持本片,除了保留下即將消失的鏢魚漁法與漁村最真實的面貌,也從影片台灣科學家的研究中,讓觀眾得以反思台灣海洋資源日益枯竭與未來傳承等議題。
本片於2013年秋季美國金鷹獎(CINE Golden Eagle Awards),獲得電視紀錄片類別中的「人、土地與藝術(People, Places & Arts)」單元獎項。美國紐約電視展最佳環境與生態節目銅獎。獲第12屆世界自然野生生物影展「與自然共生獎」

《2013_台灣阿布電影公司‧看見台灣》

由侯孝賢監製、吳念真旁白、何國杰Ricky Ho配樂、齊柏林導演,台灣影史首部空拍記錄片電影《看見台灣》,是齊柏林導演懷抱著超過20年的夢想,花費3年的飛行時間,是台灣影史的第一部空拍紀錄片電影,本片以鳥瞰的視角為台灣人記錄下這塊土地的美麗與傷痕,引領民眾接近上帝的視野,透過一幕幕真實的景色紀錄,讓觀眾重新看見台灣,我們的家園,更進一步省思與面對這片土地上發生的種種狀況…。是一部深具環境省思及社會教育意義的一片電影,此片也榮獲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第47屆休士頓國際影展<劇情長度紀錄片評審團特別獎>、<攝影金牌獎>
<看見台灣>齊柏林導演懷抱著超過20年的夢想,花費3年的飛行時間,以高難度空拍技術為台灣人記錄下這塊土地的美麗與傷痕,也讓我們的寶島以一種前所未見的高度與姿態展現在觀眾眼前。

2014年延續透過鏡頭帶領觀眾看見台灣的壯闊美麗,再次使用大螢幕播放影片給更多民眾觀賞(彰化縣及台南市)訴說台灣環境的美麗與哀愁。同時也贊助於台北小巨蛋的「看見台灣跨界音樂會」等活動,期盼種下台灣的希望與願景,喚醒更多環保意識,呵護台灣這塊土地。

《2015_台灣猛禽研究會‧老鷹想飛》

2015年,由梁皆得導演所拍攝「老鷹想飛」電影,導演從1991年至今紀錄下沈振中老師為黑鳶立傳20年的故事,這部電影跨越了時間,也跨出台灣,完整紀錄了黑鳶的環境傷害與探討牠們在台灣瀕臨消失的原因。此片獲得第12屆日本「世界自然野生生物影展」「環境保護」獎。

《2015_國家地理頻道‧戀戀水梯田》

以貢寮水梯田蕭氏家族為主軸,紀錄下蕭家代代相傳的水梯田與傳統耕作方式,順應著二十四節氣的自然節奏,以零農藥的古老耕作方式,讓台灣許多稀有物種,可以在此棲息與繁衍子代,呈現人與自然的合諧與共存。「戀戀水梯田」與其他三部NGC台灣記錄片,共四部整合為期一個月的「緯創人文 愛上真台灣」特輯,「戀戀水梯田」共吸引22萬8千人收看。此片榮獲第49屆休士頓國際影展「60分鐘以下紀錄片」金獎、第12屆「世界自然野生生物影展」的「環境保護」獎

《2016_見素影像‧單車天使》

全程1200公里的蜿蜒道路,海拔2000公尺的險峻挑戰,極限14天的驚奇之旅,單車環島是育幼院師長引領院童們用自己的腳力、耐力、意志力,建立自我價值和自信的一場生命教育,也可能是生命轉化的力量。

基金會支持本片,希望觀賞者透過導演鏡頭,跟著育幼院的師長及院童在經歷一場環島,在環島過程中,院童在這中間逐漸建立自信、放開心胸,感受一場永不放棄的生命教育。

2017 年,緯創特別在臺南大仁里活動中心為臺南大光國小及成功國中的全校師生舉辦一場「單車天使」電影公益播放場,也邀請導演及影片中育幼院院長本人與師生互動,透過電影傳達正向能量的生命教育。

《2016_公共電視‧海》

長期以影像記錄環境變遷的柯金源導演,以台灣海洋二十年的時間尺度,來記錄人跟海洋的關係,《海》這一部記錄片像是為海洋引言,大膽的嘗試用三十五段最樸質的影像故事,沒有音樂舖陳,沒有旁白敘述,極簡的魚人對話,用最純粹的表現手法,鏡頭從國外到國內,呈現海洋孕育多樣且豐富的生命樣貌,海洋從豐饒到貧瘠,省思人類從海洋攫取各種養分的方式。此片榮獲2016年第51屆金鐘獎非戲劇類節目最佳導演獎。

《2017_春雷創意‧小白鶴的報恩》

2017年春雷創意顧問有限公司所拍攝「小白鶴的報恩」,一隻西伯利亞白鶴出現在台灣的金山,為了疼惜這個嬌客,在地努力創造出更多的友善棲地,這樣的故事連遠在極地的俄羅斯西伯利亞時報,也以頭版刊登「 Thank you, people of Taiwan 」感謝台灣人的溫暖。

《2018_Discovery‧穿山甲》

基金會與Discovery合作記錄片「穿山甲」,此片由長期拍攝觀察台灣生態人文的馮振隆導演和屏東科技大學資源研究所博士生孫敬閔,共同記錄棲息在台東都蘭山"鸞山村"的穿山甲。此系列節目深入台灣自然部落,看原住民和當地原生穿山甲,如何取得人與自然生態的平衡。另外還要深入中國和越南的交易黑市,一窺穿山甲如何被當作養生聖品,面臨被人類吃到滅絕的命運。基金會希望透過節目呼籲觀眾,重視人與生物共生的重要,也喚起更多人注意穿山甲及淺山生態保育問題。

《2020_NGC‧夜行獵手 台灣草鴞》

臺灣西南部的熱帶草原是神秘且瀕臨滅絕的臺灣草鴞的家園,這些美麗的夜間狩獵者只剩下不到500隻!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50週年,國家地理將全球首播珍貴保育紀錄片《夜行獵手:臺灣草鴞》。
由緯創人文基金會贊助,金鐘導演楊守義與萬俊明攜手,耗時兩年半拍攝的再一鉅作,讓瀕危的草鴞生態史首度呈現在螢幕上,每一幀畫面都訴說著對這神秘物種的保育研究努力及對這片土地的熱愛!邀請您闔家共賞,看臺灣製作金鐘團隊解鎖台灣草鴞的秘密!

One T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