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istron-backend.azurewebsites.net/?project=%E5%8F%B0%E5%8D%97%E7%A4%BE%E5%A4%A7-%E7%9C%8B%E9%A1%A7%E5%8F%B0%E7%81%A3%E6%AF%8F%E4%B8%80%E7%89%87%E5%9C%9F%E5%9C%B0&lang=zh
成果展現 | 守護台灣土地與水資源 | 緯創人文基金會

專案背景介紹

聽過二仁溪嗎?源頭從高雄市內門區木柵里山豬湖山開始,出河口為臺南市南區灣裡與高雄市茄萣白砂崙,全長約63公里。聽過「台灣的黑龍江」嗎?這也是二仁溪!原來在1970年代以後至2000年代初期,這裡是專門處理廢五金回收與提煉的工廠聚集地。這些工廠使用不少有毒的酸性化學溶劑,且未做汙水處理即將廢水都倒入二仁溪中;在岸邊也堆積不少電子廢棄物(如印刷電路板、電線),導致二仁溪河水汙染相當嚴重,被廢五金工業廢水污染了30多年,整條溪變成黑色慘不忍賭。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一定相衝突嗎?若能將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落實在公/私組織的發展政策,同時獲得全民的認同與重視,在追求經濟發展與GDP增長的過程中,就可達到在保護環境的條件下,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子孫需求的共好發展模式。二仁溪的哀歌人文基金會聽到也看到了,作為地球公民努力的一份子,我們願帶頭肩負起企業社會責任,希望能盡己之力改善我們的環境。

2011年起,緯創人文基金會與台南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開始合作,以「水資源」及「事業廢棄物污染」為兩大主軸,成立調查小組與NGO(非政府組織)、政府相關單位協力合作,在屏東、台南、彰化、新竹等地,透過調查與追蹤來凸顯棄置與污染問題,同時以此作為環境教育與倡議行動,並結合環保團體對廢棄物處理政策提出建議,最終能有機會促成相關法案修法與回復土地原貌,守護健康的土壤和水源。

多年來,我們沒有間斷國土守護的行動,跟著長年致力環境保護領域的黃煥彰老師帶領團隊從台南出發,由二仁溪的廢酸水汙染、舊台鹼安順廠汞及戴奧辛汙染,到嘉義阿里山二萬坪山葵園濫墾、台中大肚溪口和高雄大坪頂國有地的集塵灰汙染,再到桃園石門水庫的儲水鹼化,水資源及有毒廢棄物的調查與追蹤,2018年加入龍崎牛埔地景環境記錄與生態調查,並持續推動台南牛埔之自然保留區的劃設。

0 人次

2010-2023年環境教育活動

0 人次

2019-2023年海灘廢棄物調查與研究

0

2015-2023年環境主題展覽

誠如黃煥彰老師說,所有的災害都有其雷同性,大自然是原因之一,但人為因素更無法規避責任。人類必須學習自然倫理,在大自然之前,應該要懂得尊重天地萬物,懂得敬天畏地,要更加謙遜,而非一味認為自己是萬物主宰、人定勝天,才能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謝謝台南社大團隊與我們一起為環境努力,完成很多水資源及有毒廢棄物的改善計畫,讓更多人對守護國土的關注與參與。2018年,我們努力為台南龍崎牛埔地景與環境記錄、生態調查,並朝向催生台南自然保留區,經過多方努力,欣喜的是,2021年台南市政府自然地景及自然記念物審議會在4月14日已通過劃設龍崎牛埔149公頃為自然保留區以及132公頃地質公園;2019年推動牡蠣浮棚養殖污染的改善及減廢行動,倡議禁用漁業用保麗龍,替換安全無污染的浮具也有具體的成效。

對環境敬天謝地,與萬物和諧共處,存在於緯創人心中,我們會持續投入對這片土地更多的關懷,一步一腳印,讓美麗的台灣,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專案工作成果

2023追蹤土地汙染部分,共追蹤31個案件。以光電興建工程來違法回填廢棄物,或不當的將SRF做為廢棄物活化管道,都為新興手法,需要加以追查。海廢監測與淨灘活動共有12場次,累計871人次參與。環境教育部分,重點活動有為期12次的「龍崎惡地地質公園志工假期」,參與人數總共75人次;帶領社大班級以及民眾親子團導覽龍崎牛埔地質公園人數總共52人次;為期6次的「北門漁村小旅行」參與人數總共120人次;與三慈國小合作的活動部分,參與人數總共85人次。新增的「二仁溪流域走讀學習」共舉辦15堂課程,參與人數累積共226人次。主要以線上講座方式的「空污自救術」共5堂,累積共172人次參與。另外的線上講座「他們,在環境現場」共10堂,累積共426人次參與。

2022有人用心耕作、對待的地方,土地就不會有污染!持續追蹤及監督台灣有害廢棄物的去向與整治,共關注27個點為新舊汙染點紀錄。促成政府汙染整治作為-安清路慈聖宮旁魚塭17.79萬公噸焚化爐底渣清除完成,恢復原來魚塭的樣貌;挖除39.5萬噸旗山農田的轉爐石爐碴;東山休息站旁違法傾倒的廢棄物,也進行開挖採樣檢測,確認廢棄物屬性做汙染移除計畫。並透過環境教育,培力守護志工,每月進行海灘廢棄物監測計11場次,617位志工參與;進行龍崎地質公園及自然保留區在地生態志工招訓,共14場次,40位志工加入;辦理「我們,在環境現場」等環境教育課程、講座、展覽及工作坊,共76場次,影響2485位民眾關注台灣環境議題或參與行動。

2021進行有害廢棄物調查與追蹤,共關注22個點位新舊污染點之調查與記錄。每月進行「海灘廢棄物監測調查」活動,共43場次,327人次志工參與。推動「龍崎地質公園」在多方努力下,台南市政府及林務局7月正式公告「龍崎牛埔惡地地質公園」及「龍崎牛埔惡地自然保留區」。透過工作坊、宣傳、課程等方式進行環境教育,共進行21場次,影響民眾2790人次。

2020台南社大與NGO、政府相關單位改善台南二仁溪橋下裸露電子廢棄物,共挖除189包太空包(約98噸);挖除新豐海岸13800噸有毒集塵灰,減少有毒物質沖刷入河流與海洋。每月一次進行「海灘廢棄物長期監測活動」超過480人次志工參與。持續推動「龍崎地質公園」及「龍畸牛埔泥岩惡地」自然保留區。規劃「市民環境研究所課程」共辦理13場講座。

2019推動牡蠣浮棚養殖污染的改善及減廢行動,倡議禁用漁業用保麗龍,替換安全無污染的浮具。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展出「台灣之醉」,呈現人與土地的現況與假象。

2018台南龍崎牛埔地景與環境記錄、生態調查,並朝向催生台南自然保留區。追蹤多時新竹新豐海岸集塵灰污染,相關單位也開始進行移除計畫。

2017與看守台灣合作和捷克NGO進行交流、日本龍谷大學師生參訪海灘廢棄物長期監測過程、高美館及吳園排屋展出失落土地專題「最後一道菜」,呈現臺灣土地現況及食物問題。

2016與媒體及網路合作,以報導呈現環境污染及議題,結合實物及現場照片展示,提供民眾相關知識。社大教師群也將相關資訊,設計成社大教育學程與活動,發展出以議題為導向的「公民學院」,培力具行動力的實踐社群,並就近守護家園,揭發台南市焚化爐底渣違法再利用填埋魚塭的事件。

2015舉辦國際土壤年主題巡迴展,並辦理校園、社區的相關環境課程與影像傳播,達成環境教育功能,與NGO合作與桃園居民舉發20公頃的滲眉埤汙染,並成功促成政府勒令停工做汙染調查。

2014開始推動三崁店自然公園的成立,推展環境教育進行35場, 共4187人次參與,臺南社大跨學程合作融入教學,激發更多民眾的環境意識。榮獲第二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團體組特優首獎。

2013台南社大環境議題小組編製兩部十分鐘紀錄影片:南部水資源「山區道路的整治紀實-你不知道的阿里山公路」及廢棄物主題「事業廢棄物何處去?」,分別獲得公共電視Peopo公民新聞獎-新聞專題獎及特別獎,開始繪製汙染地圖,用地圖呈現環境現況。

2012持續投入水資源及山林保育的調查與追蹤,參與「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會議,以提供政府修法之參考。推展環境教育進行33場,共達1240人次參與。

2011成立環境行動小組,進行河流流域及水庫上游環境實地踏查及有毒廢棄物污染的調查與追蹤,舉發台61台南段土地違法填埋有毒集塵灰。

展開所有內容
One T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