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甲娶親牽起在地結盟 文化力量崛起守護惡地

2023/10/29
穿山甲娶親

婚禮主角穿山甲 (毛線手編織玩偶) 阿甲、小琦與龍崎惡地景色 (台南社大提供)


台南、高雄交界處的郊山上放起鞭炮,熱鬧地辦起傳統婚禮,不過這次婚禮主角並不一般,是惡地裡的保育物種-穿山甲阿甲與小琦。

人文基金會長期贊助支持的合作夥伴台南社區大學,與高雄市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一同發起別開生面的婚禮儀式,由台灣環境運動先驅陳玉峯教授做證婚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蘇淑娟教授做媒人婆,毛線手編織製作的穿山甲玩偶阿甲、小琦,分別代表高雄泥岩惡地地質公園(涵蓋馬頭山泥岩地區)、龍崎牛埔地質公園,兩處鄰近地質公園在今日將要結為親家。

拜別大地母親 居民獻上六禮

迎娶隊伍自牛埔惡地出發,途經清水寺、靈隱寺、山南宮、銀錠山等廟宇及山頭,以山頭、在地神祇做為養育己身的父母一一拜別。每一處不僅是欣賞惡地的風景點,做為居民信仰中心,也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且導覽景點的廟宇管理人,也都是台南社大與馬頭山協會的志工,更是穿山甲生態調查隊的公民調查員。為了今天的慶典,身為女方代表的台南社大準備了台灣土白蟻與雞肉絲菇、舉尾蟻巢、龍崎泥岩、穿山甲娃娃床、打狗棒、竹製追蹤器六禮做為小琦的嫁妝,六禮也代表著穿山甲的食物、棲地、育幼環境以及制衡遊蕩犬的威脅,透過六禮的寓意向民眾傳達生態知識。


穿山甲娶親

六禮-舉尾蟻巢 (上圖左) 與雞肉絲菇模型 (上圖右)。龍崎泥岩模型 (下左圖) 與竹製創意打狗棒 (下右圖)


穿山甲娶親

六禮中的「落葉」象徵穿山甲以落葉布置保暖的育幼環境,圖為抱落葉進入巢穴的穿山甲 (台南社大提供)


龍崎與馬頭山的共同故事

龍崎牛埔惡地、馬頭山惡地之所以牽起姻緣,是因為兩者皆屬於泥岩惡地,地理上屬於相連的地形景觀,世界上僅有義大利與喬治亞擁有如此廣闊的泥岩地景。因其易被沖刷特質,被視為無法做為農地耕作的「惡地」。在當年需要處理四處亂竄事業廢棄物的時空背景下,龍崎、馬頭山都成為廢棄物掩埋場的預定地。

馬頭山在地居民成立反掩埋場自救會,自力救濟架設自動照相機,推翻學者對於刺竹林的生態認識,在竹林底發現稀有陸蟹-厚圓澤蟹、穿山甲的穩定族群,成功爭取成立地質公園,後續也轉型為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繼續經營社區發展。龍崎惡地則是透過台南社大與在地居民的多年力爭,在2019年才由行政院宣告,掩埋場開發許可到期後不再展延,並於2021年劃設為國家地質公園,暫時避免了掩埋場的進入。相鄰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如此相似的命運下,龍崎、牛埔因此牽起了姻緣線,在今日要串聯在地守護力量,縫補惡地生態的完整性

在地社群展現充沛生命力

最後六禮與穿山甲迎親隊伍來到馬頭山基地,在地長輩以傳統竹篾技術製作約20公尺長的穿山甲洞房隧道,並以穿山甲生態照片與竹葉布置。婚禮現場也邀請臺灣地質公園學會、高雄市野鳥協會、內南社區發展協會、內東社區發展協會、交通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台師大地理學系、台大人類學系等團體於市集擺攤同慶。婚宴則是由環境料理師努亞.阿海納掌杓,以在地食材以及穿山甲飲食文化為主題,呈上螞蟻上樹、龍鳳酥、竹筍雞肉絲湯等各式佳餚,帶大家體驗名符其實的在地穿山甲婚宴。


穿山甲娶親

右圖:媒人婆蘇淑娟教授帶領穿山甲的模擬新人穿過竹製洞房 (台南社大提供)
左圖:小朋友使用六禮-竹製追蹤器,模擬追蹤器調查穿山甲。


晚會重頭戲則是實踐大學內門校區服裝設計與經營學系的學生們,所發想的在地特色服飾走秀,穿山甲新郎新娘的禮服也是出自實踐大學學生之手。服裝走秀邀請居民、教授、公部門官員穿上服裝上台同樂,有時尚高雅、有前衛吸睛、有童趣可愛,充滿豐富文化創意的走秀表演,為今日的穿山甲婚禮帶來最華麗的結尾。


穿山甲娶親

陳玉峯教授於台上講述當年守護惡地的過程,再次強調應加強保護屬於世界級地景的西南部惡地。


在高雄、台南惡地景觀上,這場獨具風格的奇異婚禮,以穿山甲為主角,同時也為惡地生態發聲。其寓意不僅於宣傳惡地地景的串連與穿山甲保育,蘊含其中的在地文化力量對於生態的守護,以及公部門資源的進入,都讓這場婚禮儀式在惡地守護上,擁有著不同凡響的影響力。


穿山甲娶親

所有前來祝賀的公私部門代表上台簽署西南部泥岩惡地結盟及大合影


穿山甲六禮補充介紹:

第一禮:台灣土白蟻與雞肉絲菇

台灣土白蟻是穿山甲在大自然中偏愛的食物之一,台灣土白蟻會將雞肉絲菇的菌絲帶回巢中種植。台灣土白蟻需要雞肉絲菇菌體協助消化植物組織;雞肉絲菇則需要白蟻的耕種,讓其有能力與其他真菌競爭,兩者有著密不可分的互利共生關係,因此合併作為嫁妝的第一禮。而穿山甲在吃白蟻時,不會將整巢的白蟻吃空,而會保留部分族群,讓白蟻搬移後能繼續繁衍,之後才能再次享用,是屬於生物的永續利用智慧呢!

第二禮:舉尾蟻巢

舉尾蟻遇到驚擾時,會高舉腹部並分泌蟻酸抗敵,因此得名。舉尾蟻喜歡築巢於樹上,方便研究人員收集採摘,是最常提供給救傷後穿山甲的食物來源。

第三禮:打狗棒

除棲地損失之外,遊蕩犬攻擊是穿山甲最常面對的威脅之一,因為穿山甲守護自己的手段是將身體蜷曲一動也不動,但牠的鱗甲難以面對犬隻利牙攻擊。因此以打狗棒為禮,希望穿山甲不受遊蕩犬侵擾。

第四禮:龍崎泥岩

分布於台南高雄交界的泥岩地形,是穿山甲重要棲地,以泥岩模型為象徵,是出嫁穿山甲小琦所思念的土地-龍崎,也代表土地的守護與生態的保存。

第五禮:穿山甲娃娃床

穿山甲在繁殖時會將居住洞附近的落葉抱入洞裡,達到保暖的效果,布置適合育幼的環境,因此以竹葉、落葉為禮鋪成娃娃床,為穿山甲寶寶提供舒適的成長環境,期許穿山甲能安全地繁衍後代、生生不息。

第六禮:竹製追蹤器

為了守護穿山甲,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孫敬閔助理教授與在地居民合作,長期進行穿山甲的科學調查與健康監測。台南社大利用在地竹製工藝仿製穿山甲調查的重要器材-雷達追蹤器的外型,也祈願每隻被雷達發現的穿山甲平安健康。

One T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