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候鳥遷徙看見生命的韌性 《勇闖天際線》2/9 除夕首播 歡迎收看

2024/02/06
勇闖天際線

您知道空中最強旅行家是誰嗎?每年數以百萬計的遷徙性水鳥 (Shorebirds) 從南半球出發,沿著記憶中古老的航道─遷徙線 (Flyways) 飛向北極圈,繁殖後再折返。遷徙距離最遠超過一萬公里,年復一年,重複著同樣的旅程。

長長的遷徙線牠看到什麼?遇到什麼?

茫茫天空中,牠們如何認路?

小小的身軀,靠一對翅膀,如何九天九夜不吃不喝持續飛行?

由台灣公共電視與國際團隊合製的《勇闖天際線》,以水鳥為主角,探索牠們萬里遷徙的生態紀錄片,耗時四年拍攝,範圍涵蓋澳洲、亞洲、非洲、美洲、北極,記錄鷸鴴科候鳥每年北飛繁殖的驚人旅程與故事。在三組科學家的帶領下,跟著三種水鳥─黦鷸、棕塍鷸、紅腹濱鷸的旅程,瞭解這些超級旅行家的故事,以及牠們面臨的威脅和暗藏的警訊。

環境好不好,鳥類先知道!《勇闖天際線》已在澳洲、美國、法國播出,長期關注環境永續的緯創人文基金會以行動支持《勇闖天際線》台灣的發行播映,希望藉由本片讓大家看見候鳥勇闖天際的壯闊旅程,警醒人類生態危機、物種生存、環境與氣候變遷的影響與急迫性。


勇闖天際線

導演兼編劇、攝影師藍道 ‧ 伍德(Randall Wood)特別來台參加首映會,分享拍攝的心情,他憂心地說,水鳥在南半球棲息,在北極繁殖,遷徙途中還需要品質良好的環境,才能補充體力繼續前進。因此水鳥可視為全球生態環境品質的重要指標。但極地暖化、人類開發以及獵殺,讓水鳥數量岌岌可危,近數十年間,全球數量暴減80%。以黦鷸為例,30年間數量減少70%;片中另一個鳥類主角紅腹濱鷸,體型不斷縮水,甚至因此被迫改變覓食習慣,從貝類改成吃營養不足的海草。


勇闖天際線

本片由澳大利亞影視局、昆士蘭影視局、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The Post Lounge製作公司、美國非營利科普影片製作公司HHMI-Tangled Bank Studios、公共電視WNET13台、法國製作發行公司ZED共同合作推出,這項國際合製經驗難得,導演藍道 ‧ 伍德(Randall Wood)特別透過分享會進行跨國拍攝經驗及技術分享,為臺灣紀錄片領域帶來活水。

勇闖天際線

(左圖) 台南鳥友李正峰發現澳洲繫放黦鷸AAD,成為影片亮點。(右圖) 戴上發報器的紅腹濱鷸。

《勇闖天際線》也記錄了水鳥生存危機下的希望。片中一個亮點故事,是澳洲研究團隊裝設發報器繫放、追蹤的59隻黦鷸,大多數發報器已經脫落,但還有一隻「AAD」持續發送資料長達5年,在水鳥界是極稀有的紀錄。當追蹤發現AAD在台灣落地時,研究團隊隨即通知臺灣的賞鳥人,並在社群媒體上擴散,引發國內數百位愛鳥人士協尋,最後由台南野鳥學會的李正峰率先在學甲濕地找到這隻黦鷸,科學家與民間愛鳥人士合作無間,讓這次聯手追蹤蔚為美談。


勇闖天際線

對環境議題的關注是《勇闖天際線》拍攝的初心,邀請同仁除夕春節期間,陪著候鳥一同翱翔天際,守護天地的無限美好!


《勇闖天際線》播出平台

  • 電視
    「公視13」2/9 (除夕)
    下午03:30、晚上10:00
  • 網路
    「公視+」2/9 (除夕)
    中午12:00起上線 (無限期)

One T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