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創樂服志工關渡工作假期活動紀實

2025/06/13
緯創樂服志工關渡工作假期活動紀實

緯創樂服志工齊心守護水鳥天堂—月池 成果豐美

《月池》形似半抹月亮的美麗池塘,是大臺北地區少見的大型埤塘。2022年在緯創人文基金會投入《月池埤塘認養專案》,共同守護「淡水埤塘生物棲地」,並且重新調查月池原生物種的數量,緯創樂服志工亦參與了移除月池埤塘外來種的工作,讓月池再次恢復昔日之美。 緯創樂服志工自2023年起配合關渡自然公園季節性的工作需求,投入關渡濕地的復育行動。2024年人文基金會協助自然中心20多年老舊的生態缸,全面建置新的「月池生態缸」,模擬月池的深水環境而打造的生態縮影以及上游野溪環境,呈現淺水的流動水域,透過水流、光線與水生植物交織成的景色,近距離欣賞濕地水下之美。在正式展開工作前,環境保育部葉再富主任特別帶領同仁們至「月池生態缸」,進行一場生動的導覽解說,讓大家深入認識月池生態的豐富多樣性。


緯創樂服志工關渡工作假期活動紀實

志工賣力清除雜草 營造水鳥遊憩空間

今年第一次的工作假期,適逢萬物煥發的春季,月池的水生植物如:蘆葦、紅辣蓼、空心蓮子菜在春夏季生長快速,形成明顯的小島,而小島擴增會讓水域面積縮小,影響水鳥們的活動區域,這次志工們被賦予的任務是在月池埤塘中清除這些茂盛的植物,緯創志工們穿上青蛙裝,帶上鐮刀,進入水域,排出一條人龍,協力拔除蘆葦,清除紅辣蓼、空心蓮子菜,在大家共同接力之後,清除的雜草推成一座小丘,在月池營造出了一處更寬廣的水域面積,成為水鳥們戲水、水面追逐的遊樂場與寬敞休憩空間,對環境而言,定期除草,減緩濕地陸域化的風險,提供更多水生動物如魚類,蛙類等的生存空間,讓埤塘生態維持平衡。


緯創樂服志工關渡工作假期活動紀實

左圖為本次重點清除的主角:紅辣蓼(攝影/朱雅芬)

多次參加關渡棲地維護的志工蘇毓傑表示:「在多位關渡園區志工帶領下,有著由淺入深的完整工作分配,清除雜草的任務成果豐美,是一次很棒的志工服務體驗。」有志工回饋,看到同仁帶著小朋友來參加志工服務,從小扎根,用行動來守護環境生態,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其中一位小小志工,人生第一次就幸運地穿到有破洞的青蛙裝,一下去埤塘,池水直接灌進褲管中,然而9歲的她卻依然冷靜的面對不因此而退縮,全程投入參與雜草的清運工作,讓大人們感到無比欣慰,也有志工反饋「能在基金會認養的月池工作很有意義,月池真的很美。」

關渡自然公園也在臉書發文感謝緯創同仁協助濕地永續管理,配合天地運行、四季循環,妥善地顧及大自然生態平衡,一同支持棲地守護。


緯創樂服志工關渡工作假期活動紀實

關渡名人講堂-朱有田教授「你認識豬嗎?」

朱有田教授是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人稱「小朱老師」。他坦言自己最不喜歡的動物就是豬,然而命運卻讓他成為豬的研究專家,這段看似矛盾的歷程也為他的學術旅程添上一抹幽默的色彩。緯創同仁們在上午參與了豐富的工作假期活動,下午則繼續參與關渡名人講堂,深入了解那個我們看似熟悉卻充滿未知的動物—豬。有同仁說:「講座十分的精彩,帶領我了解一個跟我很親近的生物卻是很陌生的知識,聆聽完演講後再次喚醒我對專業的熱誠。」同仁葉浙廉提到「從來沒想過『豬』的話題可以衍生這麼廣。」而一起參與的孩子們表示:「謝謝朱教授對於台灣生態的努力!」也有同仁們反饋:「朱教授幽默風趣、深入淺出的演講,讓聽者們了解到豬的多樣性、蘭嶼豬的獨特性,以及不同品種在整個世界的分布與演進,一掃大家對豬的刻板印象與偏誤認知。」

在場民眾們聚精會神地聆聽,以及提出各式有趣且具深度的提問,現場笑聲不斷,大家都能感受到朱有田教授對物種研究的熱忱與投入,也感佩朱教授持續留下台灣寶貴的生態紀錄,參與的同仁說:「這是一場知識含量高的講座,讓我們在綠意盎然、生態豐沛的園區裡度過一個充實美好的午後。」


緯創樂服志工關渡工作假期活動紀實

講座豐富精彩,全體歡樂合影(照片左起第五位為朱有田教授)

One T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