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神話之鳥》緯創人文基金會舉辦特映場,從神話之鳥看見永續真諦。

2021/12/16
尋找神話之鳥

繼2015年的紀錄片《老鷹想飛》,2021年12月,一部耗時20年、橫跨六個國家拍攝的大長征,千辛萬苦完成以「黑嘴端鳳頭燕鷗」為主題的紀錄片《尋找神話之鳥 Enigma: The Chinese Crested Tern》上映,緯創人文基金會長期關注環境與生態,同時也是協力《老鷹想飛》上映贊助者,對於梁皆得導演在2000年時,因為一組在馬祖拍攝的底片出現問題,而在檢查底片畫面的過程中,赫然發現已經被認定滅絕、甚至消失一甲子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無心插柳,讓他成為「發現神話之鳥第一人」,也開啟這段用盡心力記錄台灣土地和生態保育故事,令人動容!

一個人一生有多少個20年? 梁皆得導演用青春歲月換來的情有獨鍾,不單單只是為了愛鳥、拍鳥,而是要傳達對環境的善待與生命的尊重!人文基金會特別選在全台上映前一天舉辦貴賓專場,邀請長期與我們攜手同行的公益合作夥伴團體、以實際行動參與活動的緯創志工們共同欣賞,更榮幸的是,人文基金會董事長和董事們也到場共襄盛舉。

當片尾拉起,神話之鳥清脆的叫聲仍在耳邊縈繞,除了感動之餘,更多的是省思,梁導映後分享時強調,希望藉由《尋找神話之鳥》,讓大家能關心鳥類環境議題,包括「海洋垃圾的汙染」、「漁業資源的匱乏」、「人為干擾」等,都讓黑嘴端鳳頭燕鷗等海洋鳥類,持續面對更大的生存難題。

尋找神話之鳥

人文基金會董事長林憲銘也上台向梁導致意,同時對董事、合作夥伴和志工們表達深深的感謝,他分享自己的觀影心情表示,《尋找神話之鳥》看到的不只是一隻快消失的鳥,而是看到人文基金會10多年來努力在環境生態到永續生態的方向是對的,永續的內涵不只是鳥有沒有消失,永續代表的是要有包容心、有多樣性,面對瀕臨絕種的生物,背後所代表的不是消失,而是原因。

「種下很多因,才結那個果!」所以,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種不好的因。董事長也強調未來將與公益合作夥伴繼續努力,讓台灣的環境更友善,因為緯創人文基金會的初心很簡單,就是要看到一個永續的環境、永續的地球。

「今日鳥類,明日人類」,所有鳥類的生存問題,未來我們都會遇到。人文基金會支持這部饒富意義的紀錄片,希望喚起大家對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的關心,讓尋找神話之鳥美麗的飛翔不再是神話!

認識「黑嘴端鳳頭燕鷗」

尋找神話之鳥

黑嘴端鳳頭燕鷗(Thalasseus bernsteini),別名為中華鳳頭燕鷗,體長38-43公分。雌雄同型。外型與鳳頭燕鷗相似,但略小。眼部虹膜黑褐色。嘴喙主要橙黃色、末端約三分之一處為黑色,故名「黑嘴端」,嘴尖則為白色,軀幹主要為白色,腳部為黑色。

全球數量相當稀少,族群估計約一百隻,臺灣野保法列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黑嘴端鳳頭燕鷗過去曾被認定是已絕種鳥類,直到2000年在馬祖再次被目擊確認,時隔60多年未有明確紀錄,IUCN 瀕危等級列為 CR(極度瀕危)故譽稱「神話之鳥」。

保育「黑嘴端鳳頭燕鷗」

為落實神話之鳥保育行動,台北市野鳥學會發起《尋找神話之鳥》「與神鳥同行」募資活動,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圖片提供:活動大合照/電影海報(采昌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董事長映後分享照片(緯創張琨甫提供)
認識「黑嘴端鳳頭燕鷗」資料引用:《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One Two